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指导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 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就业服务——长沙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湖南省会长沙,常住人口857万,其中各类残疾人31万。为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的开展,提高残疾朋友的“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市近年来着力构建“四个一”的工作模式(制定一套服务标准,培育一批助残机构,健全一个评估机制,开展一系列助残项目),按照“政府掏银子,机构举牌子,制度堵漏子,群众尝果子”的思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凝聚社会力量,扎实推动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培训、托养、创业孵化等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主要做法

(一)精准评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规划”,为残疾人就业找准“尺子”

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从优势视角审视每名残疾人的个性特长,并对其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价,可为残疾人提供主动规划职业生涯的精准“尺子”。自2013年起,我市设计制定了“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项目方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承接机构。项目开展以来,项目承接机构晴天评估中心初步探索残疾人职业适应性软件测评与物理实操能力测评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为残疾人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评——职业指导——职技实训——推荐就业的系列工作,在评估方法与评估量表、服务流程、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当有益的尝试。全年服务人数433人,其中104人实现就业。实践表明,变粗放式的职业介绍转为精准式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引导,贴合残疾人的实际,残疾人就业更加稳定。晴天评估中心2014年被纳入全国和全省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物理测评试点单位,还承担了省残联“职业能力评估工作体系研发项目”, 成效良好。

(二)精准培训,变“任务优先”为“需求优先”,为残疾人就业夯实“底子”

去年以来,我市改变残疾人培训工作思路,由以往的年初确定培训任务、按任务数招标,改为不再预设任务指标,只制定培训机构入围标准、招定点机构,再由定点机构根据残疾人个人电子档案数据库信息反映的培训需求,申报培训班次和人数,并在全年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小幅调整。参加培训的残疾人,都可自愿进行一次免费的职业能力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培训机构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多举办订单式培训,对用人单位的在岗残疾人培训也明确补助标准。培训期间严格管理,实行学员打卡制度、学中淘汰制度、跟班监测制度等,确保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对每名学员至少进行一次精准的就业推荐。需求优先的方式,提升了残疾人就业成功率,提高了残疾人培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精准托养,变“粗放漫灌”为“精准滴灌”,为残疾人就业搭建“台子”

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在长期看护、康复、就业等方面困难更为突出,为此,我们大力开展居家托养、机构托养,为他们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以往的托养,是直接给托养对象发放现金补助,这种“粗放漫灌”的方式混同于一般的困难补助,受助对象虽然易于接受,但很多实际困难并不能得到解决。我们探索出一条用政府购买专业化服务的新路子,变“粗放漫灌”为“精准滴灌”,实行“服务对象按需点菜,专业机构上门配餐,第三方评估全程监管”,对于居家托养的对象,根据每个个案的情况作好需求调查与服务方案设计,上门提供居家照料、职业发展、生活支持三大类服务,专业机构为居家就业的残疾人提供原材料进货、制成品回收、产品外销、职业技能提升等各方面的帮助。对于能走出家门集中到托养机构的残疾朋友,由托养机构组织订单或精准匹配岗位,在集中指导下,结合专业指导师的贴身帮助实现支持性就业和辅助性就业,为他们开辟了就业增收的新渠道。

(四)精准扶持,变 “单兵作战”为“抱团攻坚”,为残疾人创业铺宽“路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残疾人中的优秀代表也加入了创业洪流。为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创业,让他们不至于“独闯江湖”,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针对全市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和开办公司、网络创业、农村合作社等不同的创业形式,给予小额贷款、场租补贴、设备补贴、种苗补贴、保险补贴等不同的政策扶持。农村精准扶贫,我们购买湖南蜜蜂哥哥蜂业有限公司的专业服务,指导残疾人养蜂创业,一年就实现人均增收7000多元。“长沙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也自2013年开始建设,由政府购买专业机构负责管理运营和提供孵化服务,建立健全入壳、出壳评审机制,联席会议机制,把具有扶持培育前景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引入孵化基地,根据每个创业团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场地、项目、资源和信息服务,孵化期2年。这种贴心式创业服务,不仅大大降低了残疾人创业成本和风险,而且有专业的管理团队作为支撑,在孵的各创业团队之间也互相支持共同进益,收到抱团攻坚之效。

二、主要体会

(一)创新工作机制,购买专业服务,为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拓宽思路。传统的为残服务更多的是依托残联组织。但是由于各级残联的人力、物力非常有限,专业人员缺乏,而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程度各不相同,需求千差万别,传统的为残服务方式已很难满足广大残疾朋友的需要,更遑论“精准”了。现在我们通过购买服务来开展此项工作,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几年的实践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依托专业机构开展工作的优势,他们的专业素养保证了为残服务的专业性,他们较为灵活的组织结构保证了为残服务的便捷性,他们的管理体系和链接社会资源的能力大大降低了为残服务的成本:如居家托养项目,财政资金每人每年只有1400元,但各项目机构撬动、整合了大量社会资源融入项目,据初步测算,撬动的社会资源总量达到财政投入的5倍以上。实践证明,政府购买服务是一条势在必行、行之有效的路径。

(二)创新工作模式,厘清角色定位,为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奠定了基础。我们的工作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四个一”:制定一套服务标准,培育一批助残机构,健全一个评估机制,开展一系列助残项目。残联将为残服务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项目包”,设定好项目目标和实施框架、标准,公开招募和培育一批社会组织承接项目任务。评估机制方面,以“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由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家团队全过程量化评估,并实时接受财政、审计、实事办以及社会公众的多维度监督。实践证明,残联当教练员,社会机构当运动员,监管部门及第三方评估机构当裁判员,这种模式厘清了残联的角色定位,重构了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形成了高效、规范的有机整体。

(三)创新工作手段,完善服务标准,为开展精准就业服务规范了航道。政府购买精准就业服务,首先要制定出精准的服务标准,包括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流程标准、资金给付标准、项目考核标准等。为此,我市先后出台了《长沙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标准》、《市级孵化基地评估标准》、《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尤其是居家托养项目我们建立起了一整套的评估指标体系,20159月,中国残联在苏州召开了国家层面的“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技术标准与规范论证会”。论证会上我市的做法得到充分肯定,很多建议被专家采纳并有望成为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今年11月,中国残联官网又将我市政府购买残疾人居家托养工作案例,做为全国残联系统政府购买服务的优秀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四)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工作体系,为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提供保证。虽然政府购买服务是向不同类型的社会机构购买,但我们并未因此将各项工作分裂、孤立开来,而是作为一个体系来构建、来整合培育。我们敦促职业能力测评人员走进培训基地、托养机构、康复机构以及残疾人大学生中开展免费服务,不但促进了测评机构的成长,也使各类机构增添了这一大受欢迎的服务项目;我们促进培训学校与孵化基地、托养机构的结合,培训学校将孵化机构作为学员的实训基地,而孵化机构的创业实体和托养机构的就业项目又可以在培训学员中寻找员工和市场。各类机构间为了共同目标实现了良好的共生共赢、组团式发展,各类助残项目形成了优势叠加、资源互补、紧密配合的工作态势,共同构建起一个精准化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

 


关于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声明 | 留言板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
京ICP备 120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