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数字报】无翼也翱翔
——记中国青年创业奖得主吴辉背后的故事
来源:恩施日报数字报 全媒体记者:李维君
12月10日,咸丰县残疾人创业园内,吴辉与丹姐老腊味肉类经营坊工人将腊肉装车外运。(恩施日报数字报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摄)
吴辉在练习书法。(本报恩施图片库 吴畏 摄)
吴辉练习打乒乓球。(本报恩施图片库 吴畏 摄)
12月10日,咸丰县残疾人创业园,吴辉在整理花卉苗木。(全媒体记者 吴畏 摄)
炕房内,吴辉取下腊肉查看熏烤情况。(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摄)
12月10日,咸丰县残疾人创业园内,渐冻症患者田远红(右)与吴辉一起给土家腊肉录制视频。(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摄)
吴辉是咸丰县的名人。
1984年出生,痛失双臂却身残志坚,求学、创业、反哺社会,一路打拼,书写人生传奇。
吴辉在上高中期间,当选咸丰十大新闻人物;2018年作为全州唯一代表,出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2019年,被评为“荆楚楷模”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今年10月,入围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评选的“中国青年创业奖”。12月16日,吴辉来到安徽合肥出席“中国青年创业奖”颁奖典礼。
吴辉第一次出名,是因为一场灾难。
1989年,年仅5岁的吴辉意外触电,经全力救治,最终从肘关节截肢,虽保住了性命,却未能保住稚嫩而又灵巧的双手。
吴辉原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出事之前,父亲吴平安是咸丰县清坪镇柏杨坪村小学的老师,母亲冉孟必是清坪镇泗大坝村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个比自己大5岁的哥哥。意外发生后,周围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把吴辉的不幸遭遇作为谈资,甚至纳入“调皮”“不听话”的反面教材,让一家人苦恼不已。
一天下午,吴辉跟母亲回到老家,正好碰见泗坝村一位农户的耕牛摔断了腿,村民们在路边剥牛皮,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牛摔残废了还可以卖肉换钱,人要是伤残了,就没用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村民的言语给吴辉幼小的心灵带来莫大触动。
“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绝不能像受伤的耕牛那样任人宰割。”自那以后,吴辉暗自发誓要像健全人那样生活,甚至要生活得更好。看到伙伴们都去学校念书,自己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吴辉强烈要求父母送他上学。
要想上学首先得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起初,吴辉尝试用嘴衔着铅笔写字,结果因口水太多,还没下笔,练习本却湿了一大片。接着,吴辉又尝试用脚夹着铅笔写字,在家里练习了好一阵子,勉强能够下笔,但每当把脚跷到桌子上时,都会惹来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让他越发尴尬。
后来,吴辉又琢磨用残缺的双臂“握”住铅笔写字,刚开始一页纸只能写上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但他并不气馁,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学期下来,吴辉写字的速度越来越快,字也越来越工整。“我当时想,只有像同学们那样用手写字,才合众。”时隔30年,吴辉仍然为自己当初作出的决定感到惊讶。
因为肢残,吴辉不会打球,同学们下课后不愿意跟他玩耍。天生聪颖的吴辉在放学后找来乒乓球拍,一遍遍用残臂夹住球拍练习抛球、接球,后来甚至还学会了削球、旋球等高难度动作,成了校园里的乒乓球高手,同学们主动围到他的身边。由于长时间练球,截肢后的伤口经常被球拍磨起血泡和茧子,但吴辉内心却十分高兴。
小学期间,吴辉还爱上了书法、国画,学会了骑自行车,每一项成功的背后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付出。“我并不比别人差!”吴辉用乐观和坚毅给自己插上“隐形的翅膀”。进入中学以后,吴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仅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国画作品参加全校展出获得一等奖,打乒乓球、骑自行车,更是让人刮目相看。2004年9月,读高三的吴辉参加北京残奥会乒乓球预备队荆门选拔赛,在武汉集训两个多月,并临时担任省队队长,虽然最终与残奥会失之交臂,但吴辉的意志却得到了磨炼。2004年底,咸丰县开展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吴辉成功入选,当地媒体以他为原型拍摄励志专题片《阳光男孩》在全县播出,吴辉再次声名鹊起。
2005年9月,吴辉收到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大学生。在此之前,该校负责招生的老师曾给吴辉打来电话,担心身体残疾的吴辉在毕业后没有就业保障。“我只想在大学里多学知识,之后自己创业,不担心就业的事。”吴辉不同凡响的答复加深了学校对他的良好印象。他提前10天到校,一边熟悉情况,一边参与志愿服务,在大一期间当选学生会主席和市场营销班班长,成了学校的明星。
吴辉天生是块做生意的料。早在上小学时,母亲为了照顾他,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小卖铺,售卖副食、文具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年暑假,吴辉发现老师的办公室闲置着许多上学期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学校打算作废旧书报处理。吴辉灵机一动,找到一位老师的孩子合伙做起了“生意”。他们以两毛钱一个的成本购入作业本,擦拭干净后以四毛钱一个的批发价再卖给开小卖铺的母亲,母亲以五毛钱一个的价格卖出去,就这样,变废为宝,积少成多,吴辉和小伙伴净赚10元钱。
进入大学初期,吴辉只想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但在大二时,吴辉家里突发变故,他的学费和生活费都遇到了困难。为缓解家庭压力,一向独立自强的吴辉开始在课后在校园捡拾矿泉水瓶,一毛钱一个,每天挣几十元钱,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充饥,节约生活成本。让吴辉没想到的是,每次他把从校外批发买来的方便面提到寝室,都会有同学从他手上分销,而且给的都是校内小卖部的零售价,甚至还供不应求。而这,又让吴辉看到了商机。
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吴辉在寝室开起小卖部,进货资金由最初的几百元扩大到数千元,生意日渐红火,这为他在大学期间赚取了第一桶金。后来,吴辉还在校园内代办移动营业厅,开过餐馆。大学3年下来,吴辉除了第一学期用了家里寄来的学费和生活费外,之后的所有学杂费都是自己挣来的,毕业时还略有节余。
实习期间,他曾被学校推荐到一家保险公司跑业务,业绩还不错。大学毕业后,吴辉原本打算留在武汉继续打拼,然而,身体残疾的他在武汉求职却屡屡碰壁,人事招聘都不愿意破格使用一名残疾人。一年多下来,吴辉不仅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还耗尽了积蓄,立足大城市的梦想越来越渺茫。“社会不像校园那样单纯,我必须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才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2009年冬,吴辉毅然决然地回到咸丰,重新谋划自己的未来。
天道酬勤。2010年7月13日,吴辉创办的“辉煌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咸丰县城挂牌成立。咸丰县残联为其免去3年的店面租金约3万余元,帮助其协调相关事宜,并将其确定为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岗。吴辉每天早起四处收集供求信息,根据情况电话对接,最大限度帮助供求双方达成意愿。开业第5天,便促成了一单之前卖了半年也没有成交的房产,从中获得5000元中介费用,再次点燃了吴辉的创业激情。
吴辉把这笔收入全部作为广告投放,继续扩大自己的业务,果然起到了滚雪球的效应。仅半年时间,该中心员工数达到5人,次年便升级为恩施州易拓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员工增至12人。2012年,吴辉在咸丰县、来凤县开设两家分公司,带动20余人就业,其中残疾人4人,实现年净利润60余万元,这为吴辉的创业梦想夯实了根基。
冬去春来,由吴辉领办的咸丰县残疾人创业园内,新进驻的丹姐老腊味作坊一片繁忙。“我们的腊肉采取土法腌制、柴火熏烤,这两个月的订单都在1万公斤以上,每天五六个人生产都忙不过来。”吴辉打开一间炕房,烟雾缭绕中熏得焦黄的腊肉若隐若现,让人垂涎欲滴。“今年15个炕房,不够用,明年要发展到50个炕房。”在吴辉看来,卖好土家腊肉,不仅可以给自己带来收入,还可带动养殖业发展。
创业园内,各种花木盆景占据着大片土地,金弹子的果实正红,简陋的办公楼前,挂着恩施州硒洋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咸丰硒源巴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恩施州吴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咸丰树石树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等标牌,一块镌刻着“湖北省残疾人创业孵化品牌基地”的烫金匾牌格外惹眼。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吴辉的创业人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道知味生态农庄是吴辉创业生涯中的一大亮点,也是痛点,最终成了拐点。2014年,咸丰县计划创办一个残疾人创业园,吴辉顺势而为,在高乐山镇映山村流转土地50亩,投资500万元于2015年3月建成咸丰树石树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园林绿化工程、旅游商品研发、富硒农产品销售、茶艺表演服务,公司员工22人,3成以上为残疾人。园林景观工程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且需要一个直观展示造景能力的样板。2016年6月,吴辉邀约股东在创业园内投资建成咸丰道知味生态农庄,这是一个耗资较大、独具特色的生态农庄,内置餐饮和民俗展示,营业期间直接带动就业近100人,其中残疾人20多人,年产值达800万元,为创业园带来了较好的人气和资金流。但让吴辉没想到的是,道知味的好景不长,仅经营两年半时间就遇到大棚房整治,就此夭折。如今,道知味已闻不到餐饮的气息,但大棚内的泥土已做好育苗准备,位居四角的四棵发财树生长得特别旺盛,寓意着残疾人创业园的美好前景。
今年42岁的映山村六组妇女张术梅,身患侏儒症,被鉴定为3级肢体残疾,家庭收入欠缺。6年前,吴辉得知张术梅的情况后,将她请到基地务工,先是帮厨,后到基地参与管理,如今张术梅已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儿子现在读高中,每个月要1000多元生活费,全靠吴总提供的这份工作。”张术梅对此感激不已。今年9月,残疾人创业园引进咸丰县丹姐老腊味肉类经营坊,张术梅不仅是腌肉炕肉的技术能手,还直接负责前台销售,烧洗、抽真空、打包发货,张术梅忙碌且快乐着。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返乡创业小有所成后,始终怀揣感恩之心的吴辉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这也是他领办残疾人创业园的初心。高峰时期,吴辉曾独自创办4家公司,参股3家企业,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作用。咸丰硒源巴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吴辉创建的运营管理咸丰县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的专业公司,自2016年创建至今,专注于残疾人专业化培训、个性化服务、精细化孵化、差异化扶持、产业化发展,坚持创业培训与心理辅导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创业孵化与就业指导结合、跟踪扶持与舆论宣传结合,得到各级政府与残联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2015年、2017年两次获评湖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品牌基地,2018年12月被中残联授予“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近年来,硒源巴特培训孵化范围已覆盖咸丰、宣恩、鹤峰等县,系统孵化培训近2000人次,扶持100名残疾人创业,带动安置400名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已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田远红、赵忠勇、陈家权、邓兴顺等一大批残疾人相继成为全县、全州乃至全省残疾人创业的佼佼者。
“跟吴辉一起做事,浑身都是劲!”渐冻症患者田远红腿脚无力,几度创业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3月,田远红被县残联推荐参加咸丰硒源巴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一期创业培训班,吴辉作励志演讲,邀请大学教授作技术培训。7天培训结束,田远红茅塞顿开,最终解开心结走出谜团。如今,田远红跟吴辉一样,不仅自己创建了公司,还经常到州内外开展励志演讲,激励更多残疾人自强不息走向成功。
现在,“残疾人帮扶残疾人”已成为吴辉创业反哺的常态化品牌。咸丰县黄金洞乡水杉坪村村民向思江因意外摔伤导致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无法到孵化基地参加培训,吴辉就带人上门培训,还通过爱心机构为他争取到电脑等设备,帮助向思江建立“轮椅上的微商”。在向思江的电商遇到瓶颈的时候,吴辉及时上门指导,帮他出谋划策,加油鼓劲。如今,向思江的电商做得风生水起,不仅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尼克·胡哲没有四肢,却能在跌倒中站立,到全世界演讲。我有双臂,没有什么不可以。”每当遇到挫折,吴辉便用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的励志人生来鞭策自己。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吴辉宁可关在家静心练字,也不愿把负面情绪带给他人。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吴辉曾兼任恩施州残联肢体残疾人协会副主席、咸丰县残联兼职副主席。在工作期间,吴辉总是尽力争取残疾人扶持政策,为更多残疾人谋福利。2018年9月14日至16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吴辉作为全州唯一一名残疾人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建言献策,提出解决残疾人注册营业执照与享受低保之间存在一定政策冲突的建议,得到与会代表的点赞。
2019年6月,吴辉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同年10月被评为“荆楚楷模”;近日,吴辉获得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选颁发的“中国青年创业奖”。
一路走来,吴辉心怀感恩,感恩父母和各级党委政府、残联组织,在他人生最低谷时送他读书,帮他创业,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面对未来,吴辉还有一个愿望,在创业园内建立一所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将相关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让更多残疾人学会谋生技能,过上跟健全人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