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指导中心

中国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服务工作简报2022年第9期

 

2022年第9

 

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20229月14日

 

【编者按】

8月15日,盲人保健按摩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在郑州举行。程凯副理事长在会上指出,各省(区、市)残联要认真推动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关于“促进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盲人按摩提升重点项目”要求,以中国残联办公厅转发的四个试行规范为依据,以试点省市已取得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借鉴,扎实推动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规范化建设。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要切实履行国家中心职责,及时掌握全国各省情况,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及时推广先进调度后进;中国盲人按摩学会要真正担负起全国盲人按摩行业指导、规范和推动的职责,加快有关规范的完善和标准的制定,以更有力的行业标准引领规范化建设;各省级残联盲人按摩指导机构(就业中心、按摩医院)要充分执行推动落实的责任,确保到“十四五”末,每省(区、市)至少都有看得见、管的好、可示范、有品牌的盲人保健按摩“旗舰店”和舰队群。山东省临沂市残联为促进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以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为契机,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式,积极打造“四化”工作模式,着力培树扶残助残公益岗品牌,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现选取部分省份试点做法和活动经验,供各地参考借鉴。

河北省

确定唐山为盲人按摩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探索“培训+就业一体化”工作模式、优化“学历+技能”服务,聚焦推动盲人按摩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探索相关路径。制定《河北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建设省级盲人按摩培训师资库,筛选优秀师资纳入其中,并实施动态管理,将优秀师资所在按摩机构、培训学校纳入省级培训定点机构,以“师带徒”方式对有需求的盲人进行培训。打造立体化培训体系,组织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参加互联网直播技能培训和读屏软件知识培训。

内蒙古

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及开展盲人保健按摩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提炼盲人保健按摩品牌店的验收标准,并制定《扶持建成盲人保健按摩品牌店工作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对全区符合条件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逐步进行扶持,打造100家盲人保健按摩品牌形象店,提高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硬件水平,提升盲人保健按摩工种的社会认可度,推动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健康发展。

江苏省

开发盲人按摩机构模块,对全省13个市工作人员分批次开展线上培训,在全省开展盲人按摩机构调查工作,撰写分析报告,分析本省盲人按摩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推动本省盲人按摩工作发展的建议措施;开展盲人播音培训就业项目和残疾人居家客服送教送岗项目;开展盲人按摩服务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院校、社区宣传和体验活动,推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常态化盲人按摩服务点工作;发放盲人按摩消费券,吸引更多的人到盲人按摩机构消费,提高盲人按摩机构收入。

 

福建省

盲人按摩坚持以就业为目标,围绕职业能力建设,切实帮助盲人按摩师实现“体面就业、稳定就业、高层次就业”。从省级到市级强化政策保障,省级联合七部门出台《关于扶持盲人就业创业六条措施的通知》,从加强盲人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安置盲人就业、扶持盲人自主就业创业、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推进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六条措施扶持盲人就业创业,市级配套出台细化落实措施。

强化“福乐”盲人按摩品牌建设,以“福乐工程”作为本省盲人按摩培训的战略品牌,坚持以项目带动、品牌带动,促行业规范。一是打造“三店四室”(即省级福乐店、市级示范店、市级星级店和劳模工作室、工匠工作室、大师(名师)工作室和最美盲人按摩师工作室),推动盲人按摩机构品牌建设,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积极推广“整合资源、抱团取暖、公助民营、盲人入股”的盲人按摩“大田模式”。大田县残联将县内4个盲按机构重新整合,成立“大田县福乐盲人推拿中心”,免费提供500平方米的场所,将盲按店打造成为集技能培训、就业推介、学术交流和对外服务于一体的盲人推拿示范店和培训基地。强化盲人按摩对外交流,每年定期组织人员互访学习交流,通过区域性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扩大影响。组织承办了两岸(福州)及港澳盲人按摩和辅助技术研讨会,学习香港地区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承办以“合作.互鉴.共赢”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按摩研讨会”。

 

江西省

以点带面,打造“洪派”按摩。出台《南昌市盲人创新创业的扶持办法》,持续开展打造“五统一”盲人按摩机构工作,推动“南昌盲人按摩”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并在全省推广。技术下乡,打通技能提升通道。开展“江西按摩名师送技术下基层”服务项目,以扶持盲人创业就业、促进盲人按摩技能提升为宗旨,省残疾人就康中心联合省盲协发挥“头雁效应”,组织多年从事按摩工作、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按摩名师,深入各地市为广大盲人按摩从业人员传经验、送技术,突出特色和绝活这两个重点,为基层盲人送去最需要、最实用、最有效的按摩技术培训指导。

山东省

推动盲人保健按摩标准化建设,倾力打造优质品牌。注册“齐鲁手创”盲人按摩商标,五地市为品牌化打造先行试点,70余家符合标准的盲人按摩门店使用“齐鲁手创”品牌,规范服务流程,实现“统一编号、统一店招、统一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工作服装、统一按摩用品”六统一,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盲人按摩标准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发布省《盲人按摩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为各地市盲人保健按摩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业遵循。借助“2022残疾人就业宣传年”,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帮助盲人就业的良好氛围,宣传优秀盲人按摩机构和盲人按摩从业人员,树立看齐意识,发挥榜样作用。

河南省

省残联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河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关于使用河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标识、名称有关制度的通知》、《关于使用〈河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执业资格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印发〈河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考核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等文件,对全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的名称、标识、制度、规范化建设标准及评估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统一,并规范了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的审批流程。全省挑选出500家盲人保健按摩机构,公示后一次性给予每家2000元的资金扶持,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提高扶持标准。帮助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统一的门头、标识;安装照明设备、冷暖设备、消毒器具、消防器具;配备印有河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统一标识的按摩床、按摩单具等;在按摩店内悬挂《河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执业资格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湖南省

发布《湖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服务规范》、《湖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操作规范》,强化对盲人按摩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服务规范,全面推进以“三统一、一规范”(统一标志标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为内容的盲人保健按摩进社区工作。研发“湖南省盲人按摩行业扶持和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并能更准确把握本省盲人按摩行业状况,精准管理、发放盲人按摩行业扶持资金,提升盲人按摩行业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根据盲人技能型人才就业创业的需求,以推动“促进盲人创业、带动盲人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利用省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这个平台,成立了颐而康盲人技能人才创业基地,将残疾人创业孵化和颐而康保健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优势相结合,创建了独具湖南特色的盲人技能人才创业孵化基地。

广东省

为进一步落实《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利用原省残联就业中心办公场地,筹建以盲人保健按摩为主,集盲人培训、就业、创业、文艺等服务项目于一体,功能齐全的广东省盲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基地设有保健按摩室、专家工作室、项目孵化室、盲人咖啡厅、盲人主播空间等创业孵化工作场所,联合广州图书馆达成分点共建战略协议,建成广东省残联盲文图书馆,着力丰富基地盲人朋友业余精神文化世界。

为改善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良莠不齐的状况,提升本省盲人按摩行业品牌效应,2016年至今,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评审,评出46家省级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示范点,按照每个示范点补助5万元的标准,从内部装饰、外部美化、经营模式、服务提质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2020年已实现全省21个地级市全覆盖,21年起,着重将建设范围向粤东西北较不发达地区倾斜。

贵州省

规范盲人按摩机构发展,探索盲人按摩机构品牌建立。出台《关于全面开展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明确了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营业执照、门头、着装、制度、LOGO)、补贴标准。加强盲人医疗按摩人才培养,省残联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合作开办盲人学院,将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职称评审申请列入贵州省人才人事综合业务服务平台,与健全人专业技术评审实行网络申报和评审,发放职称证书电子证书。

 

陕西省

省残联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盲人按摩示范店项目指南》《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盲人保健按摩行业项目指南》。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925万元,在全省范围内扶持盲人按摩店600家次,安置盲人就业2000余人次,极大的调动了盲人创业就业的积极性,稳定和拓宽了盲人就业渠道,受到了广大盲人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使盲人通过创业就业实现生活有保障,收入有来源,参与社会有基础,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稳定一方”的实际效果。

 

云南省

为盲人按摩店设计并注册了“善境堂”和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LOGO。实施“百名优秀盲人按摩师”人才培养计划,分年度选派省内100名优秀的盲人按摩师分批到北京、长沙、省内知名按摩院和机构进行学习;对盲人按摩店进行规范化建设,通过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门头设计、统一标识、统一服装床单被单管理制度等;提升盲人按摩店服务水平,通过聘请行业知名企业培训和发挥盲人按摩学会作用,定期开展交流会,交流服务心得,提升理念,赢得更多顾客赞誉;开展培训工作,做到应培尽培,让每一个有意愿从事保健按摩工作就业年龄段的盲人都得到培训的机会。

宁夏

宁夏残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创建注册“塞上妙手”盲人按摩店品牌,探索实施“六统一”盲人按摩规范化示范工作。在全区实施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内部制度、统一信息认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的盲人按摩示范店建设,探索建立起宁夏盲人按摩行业标准。按照盲人按摩营业面积和从业盲人人数,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营业面积200平米以上或从业盲人6人以上,给予8万元的扶持资金;营业面积150平米以上或从业盲人5人以上的,给予6万元的扶持资金;营业面积100平米以上或从业盲人4人以上的,给予5万元的扶持;从业面积60以上或从业盲人2人以上的,给予1万至4万扶持)。

宁夏残联牵头会同自治区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督管理厅、通信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宁夏盲人按摩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实施助盲就业行动、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开展“盲人按摩就业创业指导进机构”活动、开展“盲人按摩就业创业进社区”活动、鼓励盲人按摩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推进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盲人按摩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盲人按摩机构管理智能化建设、推进盲人按摩经营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五级盲人按摩与康复服务体系及鼓励盲人按摩从业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方面,大力培养盲人按摩人员,全面提高盲人按摩人员综合素质,增强盲人按摩人员市场竞争力,有效促进盲人就业增收,为推进盲人按摩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保障。

 

 

 

 

 

 

扶残助残公益岗 助力残疾人共富路

---山东省临沂市残联安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做法

 

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促进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临沂市残联以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为契机,早谋划、早介入、早行动,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式,积极打造“四化”工作模式,着力培树扶残助残公益岗品牌,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2022年,全市共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47300个,其中,开发扶残助残公益岗13325个(安置持证残疾人7978名),超过全市开发计划的四分之一,已于5月中旬全部上岗。

(一)摸底排查“精准化”,全面掌握安置人员。坚持融入大局,积极配合市政府办公室做好《临沂市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实施方案》起草、意见征集等工作,将农村残疾人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坚持试点先行,配合市人社局在郯城县开展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试点工作,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沂蒙老区实际的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开发道路。坚持服务为先,指导县区提前启动“敲门式”精准摸底排查,乡村公益性岗位重点排查脱贫享受政策残疾人(含防返贫监测对象)、肢体三级及四级残疾人,要求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城镇公益性岗位重点排查城镇零就业家庭残疾人,要求有一定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并同步核实每位符合条件残疾人的上岗需求,对符合安置条件的残疾人及亲友进行了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确保符合条件残疾人都能纳入当地城乡公益性岗位“待安置人员信息库”,实现了应纳尽纳,应安尽安。

(二)岗位设置“科学化”,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在前期郯城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联合市人社局出台《关于创设帮富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的通知》,指导县区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设置残疾人特点的岗位,截至目前,已设置村(社区)残协、“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助残照护服务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四大类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并明确了岗位职责。村(社区)残协开发岗位3967个,其中,安置残疾人1326名,主要从事村(社区)残疾人工作,协助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开展残疾人遍访、惠残政策宣传等工作,为推行残疾人“望闻问切”工作法,健全完善基层残疾人工作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开发岗位222个,其中,安置残疾人65名,协助乡镇残联和“如康家园”运营方开展残疾人联系、服务工作,为“如康家园”正常运营维护充实了工作力量;助残照护服务开发岗位2836个,其中,安置残疾人287名,为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助餐、助行、助医等基本照料服务,满足了部分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一对一”、“一对多”的照护需求;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普通公益性岗位6300个,全部为持证残疾人,实现了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需求残疾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力所能及的帮助村(社区)开展保洁、助学、护林等工作。

(三)组织上岗“规范化”,严格入职和培训程序。全程盯紧报名、村级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批等岗位开发各关键环节,准确界定优先帮扶对象,防止出现优亲厚友问题,基本实现了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残疾人都能找到适合的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积极配合人社部门,结合残疾人身体状况、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等实际,指导县区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修订完善培训方案和培训方式,开展岗位集中培训,确保培训过程既能突出岗位特点,有的放矢提升就业技能,又能满足残疾人特殊需求,体现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

(四)服务管理“质效化”,建立岗位进出机制。建立管理考核机制,各乡镇成立管理机构,配备2-3名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岗位人员管理,村级党支部负责日常考核工作。建立扶残助残公益岗进出机制,实行“当月退出、当月递补”,在岗位人员出现空缺时,根据候岗库人员依次递补并履行审批程序。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发挥财政“兜底”属性,统一岗位待遇,扶残助残公益岗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的不同,结合日常考核情况,每月可领取600-1200元不等的补贴。

扶残助残公益岗是由政府出资设立、专门用于安置残疾人或服务残疾人的城乡公益性岗位,不仅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推进共同富裕,也让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工作获得了成就感和价值感,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关于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声明 | 留言板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
京ICP备 120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