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指导中心

中国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服务工作简报2022年第10期

 

2022年第10

 

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202210月14日

 

 

一、程凯同志在2022年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视频调度会上的讲话节选

二、部分省(区、市)在2022年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视频调度会上的交流发言摘编

三、浙江省坚持“五个结合”助力残疾人走好就业自强共富路

四、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税务局、残联加强部门联动推动残保金审核征收实现“跨省通办”

 

 

 

按:20229月28日,中国残联召开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视频调度会议,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出席会议并讲话,现将程凯同志的讲话(节选)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

程凯同志在2022年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

视频调度会上的讲话(节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就业优先战略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政策措施更加密集,各类活动层层深入,召开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视频调度会,目的是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分析研判当前残疾人就业工作形势,不断增强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2022年全国残疾人就业重点工作落实见效,确保《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顺利开局和“十四五”残疾人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一系列稳岗纾困促就业政策的作用下,当前全国就业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受外部环境和疫情影响,实现今年就业目标的压力依然不小。残疾人作为就业困难群体,劳动关系脆弱、自主择业能力不足,失业风险增大,社会关注度高,稳岗纾困促就业的压力更加不容忽视。

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第四季度的残疾人就业工作,各地残联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进一步融入大局,推动政府促进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的主体责任更好落实。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主动汇报沟通,努力确保各项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及地方实施细则在年内落地见效。要准确摸查和反馈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和服务需求,科学预算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二要实事求是,保质保量完成未就业残疾人调查摸底等基础工作,要通过数据比对、走访入户、第三方评估等措施,加强就业相关数据的质量控制,确保各项就业数据真实管用。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拓展项目、提高质量、规范流程,努力提升残疾人整体就业能力。充分并安全利用现有大数据系统,加强与企业、残疾人及人力资源社会服务机构的沟通,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信息化、社会化、规范化水平。准确分析本地特点,形成地区特色和工作示范,加大就业创业残疾人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四要聚焦重点,以有就业意愿和就业条件的残疾人为重点,高质量组织实施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各项就业创业促进项目,全力保证实现帮扶残疾人就业的目标任务。要处理好阶段任务和长期目标的关系,结合实际,加快工作进展。千方百计促进城乡残疾人就业增收,以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部分省(区、市)在2022年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视频调度会上的交流发言摘编

 

宁夏自治区

在促进就业机制上有创新。一是建立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残疾人预留岗位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可设专岗自主招录(聘)残疾人。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且出现空编的,至少预留1名编制用于定向招录(聘)残疾人。二是加强对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考核力度。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分别由国资委和工信厅进行考核。三是加强对残疾人组织助残就业支持力度。对专门协会和宁夏福利基金会推广 “美丽工坊”、 “大数据标注”等就业服务项目,在资金、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在拓展就业渠道上有新突破。一是开展百乡千村残疾人就业创业活动。帮助残疾人就近就便申办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烟草销售业务,在残疾人或其直系亲属开办的商店、超市等经营场所增加彩票售卖项目,并在网络费用方面给予优惠;残疾人经营的邮政报刊亭可增加烟草销售、冷饮销售、理发等经营项目,并适当减免摊位费、租赁费。二是开展“送政策、挖岗位、促就业”进园区活动。主动与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对接,服务指导企业挖掘就业岗位,签订安排残疾人就业合作协议,帮助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就业。三是开展盲人按摩规范化建设。依托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开展盲人按摩从业人员“学历+技能”提升行动按照“六统一”标准,开展盲人按摩规范达标活动,打造“塞上妙手”盲人按摩品牌,实现全区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规模化发展。

在促进就业服务上有新拓展。一是搭建培训“新平台”。将残疾人培训纳入自治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每年依托各类职业院校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以上。二是推广就业“新业态”。开展大数据标注、互联网+、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培训,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实现就业。对接宁夏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实施“圆梦助残”项目,帮助残疾人创办快递代收点,带动残疾人就业。三是拓展销售“新模式”。优先向区内和对外展销会推荐残疾人的手工艺品和企业产品,为残疾人搭建才艺展示平台;深入开展残疾人作品“进景区、进商圈”活动,拓宽作品产品销售渠道,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

北京市

党政机关定向招录残疾人工作。北京市实现党政机关定向招录残疾人工作常态化,2015以来成功招录61,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一是健全招录机制,强化部门协作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定向招录全流程工作,市残联参与,明确了岗位征集、资格审核、笔试面试等环节要求采取单列岗位定向招录方式,纳入全市公务员招考同步进行。二是细化助残举措。定向招录岗位将在京就读的京外户籍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纳入其中,不设基层经历、专业限制,降低身体条件、学历要求,最低合格分数线参照偏远地区标准予以倾斜免除报考费用,并在笔试、面试环节提供考试便利服务。

未就业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一是突出整体谋划将未就业状况调查与动态更新工作同步推进,与职业能力测评、需求登记、就业服务跟进相结合,及时进行服务响应,并将后续的测评、就业服务衔接纳入下年度预算编制。二是突出数据跑路利用残疾人就业大数据,对未就业残疾人就学、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等状况进行筛查比对,“一人一表”生成个性化登记表,提高调查效率。三是突出质量控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质量控制,覆盖全市所有7363社区(村),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河北省

扎实推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人社部门,准确掌握1318名残疾人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精准分析未就业原因,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服务。组织“2022年河北省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和第十六届全省残疾人就业洽谈会活动,为未就业残疾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岗位推荐或就业见习机会;指导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开展一对一就业推介,指导残疾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积极探索“产业助残”合作模式,建设“河北省残疾人新业态就业创业服务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组织一批头部平台、电商、快递等新业态企业对接残疾人就业需求。持续推进新业态助残就业合作模式,积极联系圆通、博岳、人寿等可以集中安置残疾人的大集团企业,优先安排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力争实现“不挑不拣、一周就业”。

 

内蒙古自治区

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召开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现场推进会,明确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推进。依托线上线下平台构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通道设立高校残疾人毕业就业专区,开展就业服务。自治区采取周督导、月通报、季分析等方式,督促各盟市严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一人一策”数据质量关,通过电话回访、实地核实等方式对服务成效进行自查,对录入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及时督导,限期整改。联合工商联、人社局等部门,借助全区民营企业助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援助等活动,开发定向岗位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与圆通公司和东方时尚驾校开展产业助残合作,实现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新业态领域稳定就业。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在事业单位公开招录中设置残疾人专岗,为残疾人报考创造有利条件。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乌海市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

 

安徽省

有序开展残疾人未就业状况调查工作。成立全省残疾人未就业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将未就业状况调查与动态更新、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现场入户等方式,摸清摸实未就业残疾人就业需求。针对有就业意愿且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组织一次职业能力评估,进行一次就业需求登记,开展一次就业服务。积极向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宣传政策,推荐就业岗位或提供创业扶持。针对有就业意愿但不便行走的残疾人,多走访住地附近的企业,做好牵线搭桥工作,鼓励企业开发更多适合的工作岗位。结合当前整体就业形势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系列扶持政策,主动对接人社等相关部门,细化责任分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就业服务。省残联对各地调查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抽查,并定期通报,力保本次调查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措施实。

 

江西省

落实落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联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出台《江西省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实赣有位来”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专门部署、创新开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创建“321”就业工作机制。通过建立精准对接、识别、服务3个平台、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与公共就业服务2个方面重点倾斜、制定1个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实现残联、教育、人社和高校密切协作、资源共享,实行“一对一”挂钩帮扶和未就业不脱钩的逐一销号机制。二是创建“361”就业的服务模式。对本省残疾人大学生实行全覆盖、全人群、全周期3个全面的服务理念,开展走访调查、就业指导、就业培训、招聘活动、政策宣讲、跟踪服务6大系列就业服务,选树1批就业励志与示范单位典型,落实残疾人大学生“一人一档”、“一生一策”、“不落一人”的就业服务。三是创新优化就业服务举措。落细“面对面”线下帮扶,分区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夏令营活动,为离校未就业残疾人大学生送培训、送岗位。落实“屏对屏”线上服务,举办线上招聘活动,组织发动企业提供岗位,2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各高校,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求职推荐活动,并开发一批实习见习就业岗位。

 

湖南省

注重“三个突出”做好残疾人就业宣传年工作。突出政策支持,多部门同心协力。湖南残联以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为主线,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推动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本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并就残疾人就业宣传年相关工作进行专题汇报。省领导深入助残爱心企业、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指导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与省税务局联动,推出“税惠助残·社保纾困”行动和“税费政策助残大礼包”,深入用人单位开展助残就业政策解读服务。突出宣传渠道,多平台同频助力。各地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手段,放大宣传效果和传播覆盖面。省级主流媒体专栏上稿50余篇,“学习强国”、人民网多次转载宣传。运用各类交通枢纽电子大屏及重要室内场所电子屏进行千屏联播,同步呈现于本地区用户“滴滴出行”APP、新湖南APP等,覆盖1800万用户。借助短视频头部平台,探索短视频宣传助残形式,全网阅读量破千万,近万名网友参与互动留言。突出项目载体,多举措同向发力。将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宣传、岗位开发、创业帮扶有机结合,力促宣传“有声音、有影响、有成效”。把宣传贯穿于就业援助月、助残就业“暖心活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常态化推出11期就业宣传年岗位信息节目。在《为民热线》助残节目开展“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公益行动,帮助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组织近百余名残疾人参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湖南省选拔赛、湖南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多个项目在省、市赛中获奖。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圆通速递有限公司推出助残就业直播带岗公益活动,对残疾人求职者答疑解惑,2万人次在线观看,取得民企助残示范带动效应。

 

 

 

浙江省坚持“五个结合”

助力残疾人走好就业自强共富路

 

近年来,浙江省残联、浙江省人力社保厅齐心合力、密切协作,根据残疾人特点,不断完善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指导服务,探索出一条助力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可行之路

据全国残疾人就业实名制系统显示,目前浙江省共有就业年龄段残疾人52.8万人,已就业33.08万人,就业率为63%,其中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人数占已就业人数的3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有就业意愿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年达到100%就业水平的提高推动残疾人收入持续增加,据2021年统计监测,全省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681元,同比增长6.24%;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06元,同比增长7.38%增长比例高于全省社会平均增长比例,收入水平居全国前列。

一、坚持巩固+拓展相结合,畅通残疾人就业渠道

一是持续巩固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主渠道。通过规范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用人单位奖励和补贴制度优化就业服务等措施,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目前,全省持证残疾人按比例就业10.14万人,占全国按比例就业人数比重超过10%;全省共有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2100多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5.8万人,占全国集中就业人数的20%以上。

二是积极拓展多形式多业态就业创业新渠道。通过实施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场租补贴、社保补贴等支持政策,开展创业孵化培训、文创非遗传承人师带徒、创业奖评选等多种举措,支持残疾人从事电商、网络直播、非遗传承等就业创业,扶持残疾人钢琴调律、有声书籍朗读等新业态就业。目前,全省残疾人实现个体就业(创业)、灵活就业13万人。

二、坚持引领+兜底相结合,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

一是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带头安置引领作用。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实施残疾人公务员单招单考,通过创新建立党政机关安排残疾人就业申报制度,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残疾人工作指南,建立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机制等,持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工作,带动更多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全省通过单招单考新增残疾人公务员89人,新增事业编制残疾人职员179人,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精心打造品牌化、专业化困难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平台。以残疾人之家提升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办费(设备设施)补助、税费优惠、机构运行经费补贴等,不断加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扶持力度,帮助精神、智力和其他重度残疾人等最困难就业群体实现就业增收。连续4年将残疾人之家提升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制定出台星级评定办法和省级地方标准,推动形成管理主体多元、服务形式多样、具有浙江特色的辅助性就业模式。目前,全省建成规范化残疾人之家1398家,帮助2.8万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成为浙江助残工作的一张金名片

三、坚持+相结合,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

一是高位推动纳入全省就业工作大盘子。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全省各级就业与民生保障工作大局,将持证残疾人列为就业重点人群,将未就业残疾人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全省就业创业各项普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二是精准施策打好特惠扶持政策组合拳。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通过公益性岗位落实兜底就业保障,明确残疾人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可以不受三年期限制等;明确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三年内取得的收入以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取得的收入不超过最低工资部分不计入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收入。

四、坚持督促+鼓励相结合,强化残疾人就业激励

一是严格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充分发挥残保金制度作用,通过规范对用人单位审核,严格按规定标准征收残保金,落实用人单位公示制度等措施,督促用人单位按要求安排残疾人就业。2021年,全省征收残保金57.9亿元,比上年增加5.8亿元,为小微等企业政策性减免残保金43.92亿元,实现了企业减负与残疾人就业的双赢局面。

二是多措并举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全面落实企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安置残疾人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岗位培训补贴、无障碍设施改造补贴等多项鼓励政策,大力推进政府优先采购集中就业企业产品和服务公布全省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百强榜,上榜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超过1.5万名。与企业开展助残就业战略合作,实施建设银行善行助残、圆通圆梦家园等就业项目,引导支持海亮集团、可莎蜜儿、星巴克等爱心企业创办融爱面馆、西式面点、手语咖啡等门店,为残疾人开辟更多就业平台

五、坚持保障+赋能相结合,优化残疾人就业服务

一是以帮扶资源整合强化保障力度。以浙江数字化改革为东风,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保障机制改革,通过多跨协同、综合改革、集成联办,构建覆盖残疾人就业全周期的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整合就业创业需求、就业岗位供给和就业创业帮扶等各类资源,进一步为残疾人就业增收提供精准助力。

二是以职业技能提升激活内生动能。实行残疾人大学生按生源地减免学费住宿费政策,帮助更多残疾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将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纳入全省残联系统三服务任务清单,建立一生一策服务档案,落实需求调查、专人负责、销号管理等方式,确保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全面落实残疾人免费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全省设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12个,年培训残疾人2万人次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税务局、残联加强部门联动

推动残保金审核征收实现“跨省通办”

 

自治区财政厅、税务局、残联等单位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征收实现“跨省通办”。截止2022年9月27日,全区已在“跨省通办”系统申报单位3035个,做到了输入信息少、使用效果好、用户评价高。  

一、加大宣传,大力倡导“跨省通办”

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税务部门丰富的宣传资源,广泛开展残保金政策宣传。针对残保金政策变化点,制作简洁明了的宣传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宣传展板、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等方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残保金改为缴费人自主申报的政策变化,提高缴费人缴纳残保金的自觉性,营造主动缴纳残保金浓厚氛围。

二、改革创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紧扣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环节,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自治区税务局、残联多次召开座谈会,会商“跨省通办”系统运营中明确职责、责任分工及新系统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对接人社、医保等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政务平台等资源,运用人工智能、区域化等新技术手段,统一业务规范、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打破过去地域阻断和部门壁垒,保障“跨省通办”系统运行良性循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坚持便民,做到提质增效

治区残联与财政厅、税务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征收工作的通知》,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联网认证工作做出部署。从运行情况来看,优化了服务方式,丰富了办事渠道,大幅度降低用人单位年审成本,实现了“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做到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

 

 

关于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声明 | 留言板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
京ICP备 120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