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指导中心

中国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服务工作简报2024年第3期

 

2024年第3期(总第10期)

 

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2024510

 

 

 

一、北京市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

二、吉林省高水平推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三、沈阳市科技助残 推动农村残疾人增产增收

宁国市持续稳定推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河池市加强对接 推动粤桂协作助残工作走深走实

短讯集锦

 

  •  

北京市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

 

北京市残联坚持把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民生工程,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确保残疾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023年全市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14.4万,就业率68.5%,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确保就业稳定。深化京津冀残疾人就业协同发展纳入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意见主要任务清单,加快推进三地培训合作、共享就业市场,以京津冀三地联合布展方式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将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纳入市委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任务清单残疾人就业服务落实率纳入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市区联动办实办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帮扶民生实事,人均帮扶5.7次,就业率100%。市、区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全年投入残疾人就业政策资金11.1亿元,惠及1.1万家用人单位、7.9残疾人,以政策红利释放就业潜力。

二是强化部门协作,提升就业质量。会同21个部门齐抓共管,清单化、项目化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10大行动30项任务,促进残疾人就业扩量提质。市委组织部牵头落实党政机关常态化定向招录9人,确定2024年度招录岗位12个。携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首次开展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工作,不限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录用47人,2024年计划征集153个岗位。市国资委积极搭建助残就业平台,国有企业新增安置残疾人848人次。市工商联牵头商会企业,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系列活动,将安置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单评价指标。市烟草专卖局为329户残疾人办理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提供一户一策经营指导。

三是强化岗位开发,拓展就业渠道。多层次开展雇主培训,引导450家重点企业定制岗位、以岗适人。创新实施走访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走访用人单位556家,拓展岗位1002个,其经验做法在《北京日报》头版刊登。申报评选圆通速递等15家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会同市通信管理局,深挖互联网企业资源优势,联手京东推进搭建爱立方残疾人产品展销平台,依托短视频平台打造萤火虫”“指尖舞者等助残增收样板间。网络主播、数据标注等新职业成为残疾人就业新选择。

四是强化精细服务,兜牢就业底线。深入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帮助976名登记失业残疾人实现就业。统筹公益性岗位对1046名残疾人予以托底安置。综合实施七项帮扶,助力2.9万农村残疾人就业参保。398家职业康复站覆盖街乡,就近就便吸纳8416名智力、稳定期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参加劳动、融入社会。各级残联全年举办专场招聘会81,提供岗位4000余个。菜单式、订单式免费培训惠及5341人次,有力提升残疾人多层次、多领域就业能力。

 

吉林省高水平推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吉林省残联实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专项行动,积极联络全省高校,为在吉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含外省户籍提供就业创业支持。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160余家用人单位,征集2000余个残疾人就业岗位,全省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往年同期7个百分点。

精准施策提供高效服务。精准掌握全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的基础信息,提供问需调查一人一档、职业测评一人一像、服务方案一人一策三个一精细化就业服务。携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残疾人失业登记、就业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纳入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共同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省残联融媒体及10余个互联网媒体宣传吉林发展环境、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帮助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找准自身定位,助力实现就业

集中力量实施无差别帮扶。对外省户籍残疾人毕业生来吉就业创业提供职业培训、创业帮扶和产业扶持等无差别就业扶持,实施省级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创业带头人评选,对创业残疾人全面实施无差别扶持补贴。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在吉就业残疾人毕业生提供1500元岗位补贴和实习见习岗位。 

深挖潜力发掘优质岗位。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深入开展走访拓岗活动。结合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和超比例奖励工作,引导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开发新岗位,帮助未招聘过残疾人的企业熟悉政策,并提供就业服务,推动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优秀民企开发更多优质岗位。征集适合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岗位700多个岗位分布从过去的传统行业拓展到汽车、装备、教育、生物医药等领域。

搭建平台助力行动实施。联合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税务局、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长春大学成功举办2024年吉林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留吉就业专场招聘会。吸引80余家企业提供900余个岗位550余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现场参加招聘,共有200余人签约、220人达成就业意向。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在全网多渠道开展同步直播带岗宣传推介活动直播总浏览量超18万人次,线上吸引全国630名残疾人毕业生求职、510人受邀线下面试,招聘规模及现场签约率均创历史新高。

 

 

 

沈阳市科技助残 推动农村残疾人增产增收

 

沈阳市残联以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为目标,推动科技助残行动走深走实,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农村残疾人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农村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

一、聚焦需求点摸清底数,建立两个档案市残联建立完善两个档案,一是残疾人家庭状况档案,了解家庭人口、残疾人状况、收入情况;是农业生产情况档案,了解家庭种植养殖情况,以及技术生产需求。根据了解掌握的需求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把科技助残服务融入农业生产各方面全过程。

二、抓住关键点解决问题,建立三个网络建立技术服务网。大力推广辽中区大光赋能·科技助残三年示范工程成果,发挥欣大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龙头辐射示范作用,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一是开展科技助残流动科技馆(大篷车)活动,把农业科技送到残疾人家门口;二是建立由专家参与的残疾人生产技术微信群,开展专家进村推广使用技术行动,对农村残疾人或农村残疾人家庭成员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做到随时能找到专家、问题随时能得到解答;三是打造抖音、快手等各类直播间新媒体模式,帮助营销增收;四是推进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帮扶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建立物资供应网逐家逐户了解农资农机农技需求,解决品种选育、农药化肥选购等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农资到家、农机到户、农机到人,并提供及时有效帮扶和技术咨询。建立产品销售网发挥爱心企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及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的销售网络优势,努力解决农村残疾人销售难问题,提高生产积极性、主动性。

三、抓住创新点深改技培,提高技术服务实效。精准把握培训需求,分层分类设置班次,开展个性化点菜式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致富带头人培训,提升培训的时效性、实用性。

四、发挥政策助推作用,提供自主就业创业补贴支持。加大对种植、养殖的扶持补贴,为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发展种植、养殖业提供经济支持。

 

 

 

宁国市持续稳定推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安徽省宣城宁国市坚持就业优先、平等共享原则,持续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截至2023年底,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已就业2400,其中集中安置残疾人622人,有安置残疾人企业31家,集中就业残疾人占已就业残疾人25.9%

宁国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就业规模大。作为县级市,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占安徽省10.8%集中安置残疾人数占全省9.9%210余名残疾人从集中安置企业退休,享受职工社保待遇。二是就业岗位实。集中安置残疾人岗位多为一线岗,残疾职工从事一线操作岗与后勤保障岗的比例为7:3三是就业质量高。残疾人通过集中就业,全面提升自我,与企业共同成长,部分残疾人成为技术能手跻身企业管理层,真正实现了较高质量就业。目前有残疾人技能人才49名,其中高级工48名。四是就业愿望强残疾人就业氛围好,残疾人普遍愿意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就业实现增收,出现了企业招残疾职工一人难求现象。

一、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残疾人就业平台坚实

一是敬商重商在前。建立健全助残企业家荣誉制度,组建助残就业联盟,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作为联盟成员单位全面挂牌。持续推出有爱心、有耐心的助残企业家典型,在全社会树立尊重企业家价值、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鲜明导向,真正让助残企业家有地位、有荣誉、受尊重。

二是政策落实到位。宁国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对残疾人就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给予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税收优惠每年超5000万元宣城市残疾人保障金3000多万元

二、企业争做典范,残疾人就业环境良好

一是有爱心。在宁国,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企业家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典范嘱托要求,把平等对待作为最好的关爱,把促进自立作为最好的扶助,热心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倾心营造有爱无碍的就业环境。

二是懂政策。企业家能深刻认识残疾人的能力,残疾人就业于企业、于社会的重要意义,了解政策于企业的利好,找到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平衡点,自主增购意外伤害保险、工伤补充险等做好用工保障真正做到了既守法经营、又回报社会。

三是善结合。企业家对残疾人招聘工作亲力亲为,形成了因人设岗全过程培训员工储备的残疾人员工管理机制。如:安徽津桥包装、安徽明福电缆等企业,通过剥离工序、预留岗位等为残疾人量身定制岗位,通过以老带新式培训提升残疾职工技能,实现了让残疾人有工作岗位与企业有政策可享的双赢。

三、部门通力合作,残疾人就业服务周到

一是政策宣传抓引导。坚持1+1宣传模式:抓好一类培训,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部门共同举办残疾人雇主培训班,对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税费政策做好现场解读;编制一份清单,联合编制《残疾人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册》,详细列出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做到优惠政策清晰明了;主动入企宣传,面对面为企业算好账,推动更多企业安排残疾人集中就业。

二是法律援助增底气。成立志愿律师服务团,开展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法律服务结对帮扶机制试点,实现了志愿律师与集中安置企业的一对一结对。多年来,未发生残疾人与用人单位难以调解的涉诉案件。

三是便民办税提效率。税务部门加强智慧税务建设,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大力推行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等非接触式服务,实现税收优惠及时兑 

四是双向对接有桥梁。面对企业一人(残疾人)难求的现状,宁国市各级残联全面开展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就业需求摸底,建立残疾人人力资源数据库,通过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建立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专项服务群等,为企业招工和残疾人求职者牵线搭桥,实现了残联、企业、残疾人三方互动交流零距离

四、残联赋能添翼,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

一是做优职业培训,提升残疾职工技能水平。2023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303人次。建立完善残疾人培训基地+用人单位培训合作模式,通过综合开展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等,进一步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

二是树立就业典型,营造积极就业的氛围充分把握积极职业价值观对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用已就业残疾人现身说法,帮助残疾人摒弃等靠要思想,认可自己的劳动能力,愿意靠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河池市加强对接 增进交流

推动粤桂协作助残工作走深走实

 

广西河池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粤桂残疾人工作协作协议》要求,主动对接深圳市残联,紧盯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引入深圳市投资355万元,建设阳光助残基地,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加强互访交流,推动务实合作

广西自治区残联高位推进粤桂协作助残工作,组织相关市级残联赴广东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学习考察,对标先进,学习借鉴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创新思路,探索粤桂协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河池市人民政府将粤桂协作助残工作纳入粤桂协作总盘统筹推进,积极推进粤桂协作助残,联动广东省残联、深圳市残联先后4次开展结对帮扶对接工作调研,链接深圳市相关慈善机构、企业多次河池市7个县开展项目对接,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共同研究推进举措,商定协作项目组织粤桂协作结对帮扶的7个县级残联,因地制宜筛选项目,谋划部署残疾人帮扶协作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协作水平

河池市残联多次组织人员赴深圳市学习考察,参加深圳市残联举办的东西部协作培训班。引入深圳市产业技术人员结合县的产业发展和残疾人需求,开展7期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302名残疾人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组织28名残疾人到深圳学习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加强产业帮扶,打造协作品牌

提升产业帮扶水平,打造协作品牌。深圳市龙华区残联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残联协作,投入40多万元帮扶罗城县乔善乡乔本村吴德勤等5名残疾人,组建养羊合作社,实施五个牧羊人项目,带动40名残疾人人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投入40多万元帮扶凤山县5名残疾人组建养猪合作社,实施五个养猪人项目,带动50名残疾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深圳市宝安区残联分别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3县残联协作,依托非遗刺绣传统工艺投入50多万元,创建苏绣工坊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强化问题导向,解决急难愁盼

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帮扶资金精准有效覆盖需求2023年,引入粤桂帮扶资金近200万元,创建东兰县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扩建都安瑶族自治县阳光助残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增收;支持大化瑶族自治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各地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

 

黑龙江省

近日,黑龙江省举办龙在云端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省级示范培训班,邀请业内专家在职业生涯规划、求职简历、面试技巧以及公招考试等方面进行培训,同时邀请29家企业提供软件开发工程师、化验员等63个岗位。全省应、往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30余人参加。

 

福建省

近日,厦门市第一家星空咖啡正式揭牌运营。星空咖啡是厦门市残联为孤独症青年拓展的就业渠道,家长(监护人)以就业辅导员的形式与孤独症青年一同融入就业空间,为孤独症青年更好适应工作环境、更好融入社会交往提供最直接、最有效支持,同时也让家长通过星空咖啡这一平台重新走出家门、回归社会角色。5名经过培训的孤独症青年现场签约,通过星空咖啡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广东省

410日,东莞残疾人就业辅导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启动,这是东莞残联先行先试推动残疾人就业辅导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突破,开启了东莞市残疾人就业辅导服务工作的新篇章。广东东莞残疾人就业辅导服务标准化试点于20241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2024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期为2年。试点建设工作将根据东莞残疾人就业辅导服务实际需求,以强化残疾人就业辅导员督导和服务制度为主轴,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适用可行的残疾人就业辅导服务标准体系,巩固和完善政府(残联)-机构-企业-残疾人四维一体服务机制,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整体效能,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满足多元化就业需求。

四川省

近日,遂宁市残联正式印发《遂州之光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试点方案》,在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市开展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试点工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指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市残联、县(市、区)残联、乡镇(街道)残联和人力资源机构为主的3+1运营模式,通过准备、建设、巩固、验收等4个阶段,探索建立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计划20253月底前,建立三个帮扶性就业基地试点,帮助1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关于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声明 | 留言板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
京ICP备 120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