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指导中心

【就业宣传年】身残志坚张海龙:从熨烫工到企业家

近日,宁化县尊龙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70多名工人正加紧赶制来自波兰的棉衣订单,日加工棉衣800多件。伴随着机器的“嗒嗒”声,一名中年男子跛着脚四处走动,不时拿起半成品仔细察看。他叫张海龙,是该公司总经理。身残志坚的他,掌握过硬的服装加工技艺后返乡创业,年加工服装20多万件,产品远销波兰、俄罗斯等国。

 

打工学艺

张海龙今年44岁,宁化县翠江双虹村人。3岁那年,一场意外事故造成他的左脚踝粉碎性骨折,从此落下终身残疾。他从小对服装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偷偷地踩母亲的缝纫机。初中毕业后,他前往三明四中接受服装设计专业培训,开启了他在服装行业坚持了30年的追梦之旅。

1996年,18岁的张海龙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去深圳寻找工作,成了服装厂的一名熨烫工,月工资80元。“工资不高,但我认为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做得比别人更好,老板肯定会给我涨工资。”谈起那段艰难的打工岁月,张海龙至今感慨万千。

张海龙并不满足于当一名熨烫工,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缝纫车间,跟着工友们学车工技术。3个月后,他正式转为车工。

当了8个月的车工,3个月的代理组长,4个月的车间主任,1年的质检部经理,2年的厂长……5年不到,张海龙辗转深圳和厦门,历经8家工厂和1家贸易公司,凭着过硬的本领和丰富的经验,实现了精彩的人生多级跳。

 

返乡办厂

在外打工虽然待遇不错,总有点漂泊感,也不方便照顾孩子和年迈的父亲。”张海龙说。2007年,他和妻子邹小金从厦门回到家乡宁化,与堂哥一起创办宝盛制衣厂。当年资金周转极度紧张,为了节省开支,他经常搭乘货车前往沿海地区跑业务。后来,堂哥退股,留下张海龙一人独自支撑工厂运转。

宁化县残联两次送上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资金,帮助张海龙渡过了难关。他不断拓展业务,后将宝盛制衣厂改名为宁化红山羊制衣有限公司。

身为老板,张海龙每天与员工们一起干,上工最早、下班最晚。“客户看重品质,我就要发挥技术上的优势,把好质量关。”张海龙的言行举止也激励着员工,大家都自觉把服装品质做到最好。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张海龙创办的服装厂已由最初的小作坊发展为3家较大规模的加工厂。2020年11月,宁化红山羊制衣有限公司易名为宁化县尊龙服装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羽绒服、棉衣等防寒服装,产品主要销往波兰、俄罗斯等国。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张海龙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买了100多台电脑缝纫机等先进设备。“2016年、2017年是公司发展的高峰期,工人超过200名,还要经常加班赶订单。”
 

反哺社会


创业路上,张海龙吃了不少苦。

办厂伊始,张海龙招不到工,谈业务时曾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而受到质疑。后来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他的公司逐渐得到认可,生产模式也从原来纯加工发展到设计、生产和包装“一条龙”操作,每年加工服装20多万件。
2014年冬天,张海龙为香港某客户加工5万多条沙滩裤,对方以银行周末无法对公转账为由,要求先将货拉走,周一再转账。考虑到双方已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张海龙答应了,没想到对方将货拉走后就消失了。张海龙因此损失了近70万元。
2015年5月,宁化遭受洪灾,张海龙储存在一楼的大量布料被洪水浸泡,损失20多万元。

陈香清进厂近10年,从车工干到品检,见证了张海龙创业的酸甜苦辣。“在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收入也不错,我很感激张总的坚持。”她说。

张海龙的员工多为进城陪读的妇女,为了方便她们,张海龙将工厂选址在离学校近的地方。“车工多为家庭主妇,她们习惯忙完家务后再上班,还要接送孩子上下学,不能准时上下班,我就让她们计件取酬,工作时间更灵活。”张海龙说。

不过,宽松灵活的就业方式方便了员工,却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困难。同往年一样,这个暑假有10多名员工离职,她们带着孩子去找在外务工的丈夫团聚了。另外,因为孩子升学要搬家,公司每年都有一些员工离职。“我想与县残联合作,办好残疾人培训班,让我的企业成为培训基地,既解决残疾人就业,又有利于企业发展。”张海龙说。

(福建省残联)

关于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无障碍声明 | 留言板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
京ICP备 1203539